点击这里跟我联系

 

点击这里跟我联系

 

点击这里跟我联系

您的位置: 知识库 幼教知识 小小幼儿园折射社会现象
2011-09-21 08:52

小小幼儿园折射社会现象

依万幼儿园/园服网      网站:www.eastwonder.net      来源:互联网


 

前言:现在的小孩子也许是受家长及周围人的熏陶,居然懂得如何讨好自己的长辈与周边的小伙伴,这种社会现象不知道是一种好的还是坏的,以下就让们来共同的讨论下吧,看看应该教育孩子!

最近,在浏览一些幼儿教育论坛时,发现有一个话题讨论很热烈,说的是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用食物、玩具去“巴结”老师,或者去讨好其他小朋友,以期引起老师的其他小朋友的好感。

一些家长对幼儿的这种“社会化”行为既好笑又担忧。好笑的是孩子竟然这么会耍“小聪明”,担忧的是孩子的这种“社会化”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其成长?

一些参与讨论的“准专家型”的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里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讨好”行为,一方面是其受社会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其心智逐步成熟的体现。这是一个自然的现实,家长们大可不必紧张。

有着一线幼教实践经验的专家认为,幼儿行为过早“社会化”,大背景是社会环境,关键因素在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缺失,这种社会化的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诸多不利:

一是不利于幼儿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过早让孩子接触社会行为,会让孩子的人生观过早染上“金钱至上”的色彩,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正常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交往的过早“社会化”,无助于引导孩子学习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过于功利化的社会交往,有其客观存在的一面,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起到的负面作用可能更大,不对孩子的“功利”交往方式进行及时纠正,将不利于其成长。

如何引导幼儿有学习交往走上一个正途,专家认为,应该多方面下手,以期起到根本的引导作用:

家长首先要以身做则,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引导孩子的言行。的确,幼儿在幼儿园的“行贿讨好”行为有社会影响因素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更为关键的推波助澜作用,一些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以社会阴暗的一面说事,或者在日常家庭行为中毫不忌讳地进行“厚黑”行为,这也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行为判断标准。

因而,家长日常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规避“功利”交往在孩子眼前出现,另一方面则更要以正确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社会交往意识。

其次,要注重家园共育的作用,如发现幼儿“功利”交往行为有强化的趋势,家长一定要注意和老师相互配合,要注重幼儿园正规教育。有的时候,老师的教育比家长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更为有效。只有家园共同下功夫,才能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社会交往观。

总结: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在进步,目前幼儿的智商也有了普遍性的提高,尤其是孩子们的效仿能力,但愿做为长辈的人都能够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们远离那些不良的习惯!

 

关联文章

  • 如何对待初入幼儿园宝宝的哭泣?

    宝宝们入园总是一件让妈妈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刚入园的那几天,幼儿园里是哭声一片,看着一个个小泪人,还真有些不忍啊,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如何对待初入园的宝宝吧!

  • 四季读书歌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休负春色与时光。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

  • 为什么孩子只在幼儿园听话

    常有一些妈妈反应,孩子在学校老师反应很听话,可一到了家里就是小霸王了,还常常给父母们甩脸色,为让家长们感到很郁闷,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找出解决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