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跟我联系

 

点击这里跟我联系

 

点击这里跟我联系

您的位置: 知识库 幼教知识 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变成了“问题孩”,原因何在呢?
2012-08-04 08:47

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变成了“问题孩”,原因何在呢?

依万幼儿园/园服网      网站:www.eastwonder.net      来源:互联网

前言:学校与家庭评价孩子的标准往往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小孩子们往往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在家里比较的娇纵,不管做什么都愿让着孩子,因此孩子们在家中所表现的霸道行为父母们并不以为然,但是到了学校集体的生活就不一样了,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看实例吧!

  我的孩子怎么了

  童童是一个 9岁的小男孩,正在上小学3年级。在父母眼中,他是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好孩子。爸爸童先生说:“他能准时完成作业,生活基本能做到自理,我们一家人生活的很和谐。”

  可是,自从孩子进入学校以来,童童似乎并不是个“好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找我们反映说童童不合群。”童先生说,“当时我们也没在意,觉得孩子还处在适应期。可是最近,老师找我们的频率很高,有时差不多每周都要找一次说,班级搞集体活动都没人愿意跟童童分到一组,嫌他自私自利什么的。”

  童先生说自己没发现童童有什么问题,甚至开始烦老师,都觉得老师是在有意找童童的茬。“说实在的,家里所有的人,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对童童挺好的。”童先生说,“我真的不明白,家里的好孩子,怎么到了学校就变成问题学生了呢?为此,我都跟老师嚷嚷起来了!事后又觉得后悔。真的不知道是童童的性格有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

  家庭学校两种评判标准,是“好孩子”成“问题学生”的根源

  “一般而言,家长和学校衡量孩子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海淀区某示范高中有着10年教龄的秦素老师说,“出现问题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童童表现出的行为准则与集体生活的准则是不一样的。面对同一件事情,童童按照在家庭里形成的行为习惯去做,他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大部分孩子不会这样做,他就会受到排斥。”入园指导

  秦素老师分析指出,童童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遭到了班级大部分人的排斥。现在的家庭,往往就一个孩子,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再加上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即使孩子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为了孩子高兴,家长也满足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什么都要先满足我的观念,在集体生活中,一点亏都不肯吃,这种孩子就会遭到班级成员的排斥。比如中午吃营养餐,尽管是份饭,营养餐公司都会准备一些饭菜预备同学添加。遇到自己喜欢吃的菜,童童就可能不顾大家的需求,把预备添的菜自己几乎包圆。做值日打扫卫生,他总是要把自己做的工作与别人的比较,唯恐自己多做,别人少做。

  “童童缺乏获得师生认可的资本。”有着近十年班主任经验的秦素以自己的经验说,“童童是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天然的,不需要童童努力的。因为几乎在所有家长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都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就告诉了人们这一点:身在外地的父亲托朋友给自己的孩子带一包糖果,朋友不认得他的孩子。这位父亲就骄傲地说:‘我的孩子是天底下最漂亮的!’结果朋友的孩子吃到了这包糖果,因为这位朋友看来看去,还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漂亮的。”

  然而,在人群中,一个人赢得朋友是需要一定资本和努力的;在一个班级中也是如此。一个学习好、守纪律、有特长的孩子,自然比学习差、上课总影响课堂纪律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人缘。

  目前,9岁的童童似乎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童童似乎用一种充满敌意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这实际上是他强烈的自尊心需要。”秦素分析说,“既然一开始,他就没有在集体生活中找到位置,但是他必须要有一个位置,那好,我就和你们对着干,让你们不能小瞧我。他总是用恶作剧在告诉大家:瞧!我在这里!”

  北京博凯全纳幼儿园园长、著名幼儿教育专家殷红博指出,学生在家与在校表现不同,说明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家长没有为孩子尽早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对幼儿园或学校的规则和要求感到约束和不适应,因而回到家后,从不同的角度宣泄在校的约束和不适应;家长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孩子在家看到的父母和在其他场合看到的父母有明显的行为差异,父母这种行为的不一致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严格,使得孩子养成了任性、散漫的习惯;家长溺爱孩子,孩子养成了骄横、任性、散漫的性格;家长管教孩子缺乏尊重和耐心,简单、粗暴,也常常能引起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理,在家中表现出不合作或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举动。”殷红博说,“另外,家长没有尽早培养好孩子建立责任心和利他精神,孩子常常自我中心,对自己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一旦脱离了学校或幼儿园的约束条件,就会表现出对自己或他人的不负责的行为。家长也缺乏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沟通,这也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理解和尊重。一旦孩子缺乏了对家长的尊重,家长也就丧失了对孩子教育和榜样的权威性。”

  调整对孩子的片面看法,培育孩子人际交往与融通

  针对目前童童以及与童童有类似遭遇的孩子及父母的现状,秦素老师建议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眼中的孩子童童与已经上学了的学生童童,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童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和抱怨学校,而要改变自己眼中孩子永远是好孩子的情感偏差;其次要多和老师进行沟通,观察和思考童童这些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

  “如果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家长一定要进行自我调整,帮助童童学会体谅和关心他人,学会融入集体生活。”秦素说,“同时要配合老师,矫正童童的行为。针对孩子自尊心比较强,同时又很自卑的特点,从孩子最喜欢的科目入手,让孩子把学习搞上去,至少有一门要很突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入园须知

  殷红博则给正在遭遇好孩子变成问题学生的家长提出自己的建议:家长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在不同的场合,家长都要表里如一,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孩子以自己为榜样,告诉他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式;家长要尽早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引导孩子性格开朗、大方,尤其鼓励孩子勇敢与陌生人打交道,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家长要尽早为孩子建立行为规范,引导孩子尊重长辈,友善与同伴打交道;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我服务意识,不要依赖他人,尽量不要给他人添麻烦;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和独立人格,不要轻易伤害孩子,不要让孩子感到学校或幼儿园与家庭过大的心理适应差异。

小编总结:父母与老师看待孩子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往往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全面的认清楚孩子此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的帮助纠正与解决,使孩子尽快的适应集体的生活!